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行情 >

环球热议: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来源:    时间:2022-12-28 13:53:46


【资料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无农不稳,无粮不兴。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问题也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确保粮食安全,国家发展的基础才会稳定,才不会有后顾之忧。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瑟瑟发抖。一旦出现大的风浪,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因此,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6亿吨,相当于我国产量的24%,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问题呢?显然不是,按照我国目前的水稻、小麦等产量,是能够保证广大居民用粮需要、确保粮食安全的,为什么会出现进口粮食数量这么多的现象,主要是优化粮食结构,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生活需求。譬如泰国大米,进口量就特别大,就是因为泰国大米质量好。同时,还有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方面的需要。

即便如此,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小觑,仍然需要不断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要注重粮食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质粮食的比重,完善优质粮食品种。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不能成为粮食的绝对需求地,也要增强自身的粮食供给能力。否则,也会存在粮食安全隐患。

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粮食安全,不让粮食问题困扰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广大农民爱种粮、愿种粮、能种粮。切不要以为,实现粮食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连片式种植,就不需要农民了。恰恰相反,更需要有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做保障,需要广大农民能够更加珍惜土地、珍惜种粮。

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种粮的热情也不是很强。特别是年轻一代,愿意留在土地上的寥寥无几。即便留在土地上,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到粮食生产之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种粮不赚钱。不是农民觉悟不高,而是他们也要生活。在生活成本方面,除了房子和部分蔬菜之外,并不比城市居民低。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他们也无法生存,单纯依靠种粮,要想实现收入增长,难度相当大。

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了种粮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粮食收购,多次调整粮食收购保护价,以确保农民利益。但是,如果过度保护,也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会影响到粮食的市场化水平。而且,粮食收购不是无节制、无限度的。如果超过了国家粮食收购的能力上限,也会出现粮食损失、浪费现象。因此,必须让市场化发挥更大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使用效率。这就是常说的粮食动态平衡问题,量不够,肯定会出问题。量太多了,也会出现问题。只有保持平衡,粮食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要想有效保护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要稳定粮食收购价格、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外,还要通过产业发展、产业振兴,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离家近一点、靠农田近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眼下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地区、产业兴旺地区,那些经济欠发达、产业不旺的地区,尤其是县城,则很少有农民聚集。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把产业发展的触角,有效延伸到县城、特别是粮食生产大省的县城乃至乡镇,让当地的居民、特别是农民,不要出县就能找到工作,就能安心挣钱,那么,对粮食生产是否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呢?因为,离家很近,一旦大忙季节,这些在企业上班的人员,都能回家帮忙,避免种粮都靠老人的问题。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样需要产业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经济发达地区也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粮食自给率越来越低,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粮食,生猪等的自给率也越来越低。虽然这是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也不是不能改善和优化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不是天生的只讲赚钱、不讲粮食安全的。因此,经济发达地区也要提高粮食自给率,否则,要给种粮大省提供粮食特别基金,以奖励种粮农民和企业,保护种粮大省的种粮积极性。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